好几年前我和家人坐游轮游新西兰,其中停靠的一个港口城市是北岛的纳皮尔(Napier)。1931年,纳皮尔经历了一次大地震,之后的重建采用了当时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叫art deco的建筑风格(纽约的Empire Building就是这类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),从此以后这个城市的art deco建筑就成了她的旅游亮点了。
一下船马上看到的是:art deco建筑和老爷车。
旅游估计是这个小城市很多人的收入来源。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上演另一个半球的一个早已逝去的时代。
据说这座Daily Telegraph Building就是art deco风格的地标建筑。
以下是一些典型的art deco建筑。
建筑上的字体与新版的电影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里用的字体很相似。所有的细节好像都在提醒你:我们是在为你上演着上个世纪美国一个早已烟消云散的时代。
教堂也很有特色。
不懂建筑的我也看得出:这应该不是art deco了,是更现代的一种极简主义的风格?
在海边有一排排的度假屋,别致得很。
这完全就是电影里常看到的上个世纪的某个美国小镇了!去新西兰旅游是种很奇特的体验:去Dunedin,你仿佛到了苏格兰;去Akaroa,又好像到了法国;可在Napier,你则毫无疑问地被送回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!
你看,连厕所外面的这幅画都让人想起了电影《Back to the future》里Michael J Fox回到六十年代的那一幕!
有栋建筑上写的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,以至旅途结束后我好好地上网查了查,发现是源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作《悲惨世界》第三部第四卷第四章《缪尚咖啡店的后厅》,法语原文是:下了船,你马上就会看到:艺术装饰建筑和老爷车。写在一栋楼上的这段话深深打动了我,以至于旅行结束后,我在网上查了一下,发现它源于法国大作家雨果的《悲惨世界》第三卷第四章。法文原文是:
生活是一种装饰和实践。
因为他是个小人,有一句很长的唠叨,无论是中文翻译还是日文翻译都很马虎:
生活是无用的装饰品。
生活,生活,服务,站姿,装修,东西。
但据一位精通法语的朋友说,雨果是戏剧方面的专家,这里必须引用舞台术语,所以这个英文翻译相当准确:
生活是一个剧场,里面只有几个可行的入口。
我是一个喜欢在自己房间里旅行的人。如果实际的旅行能给我留下一些线索,让我回到房间后继续游荡,那就太好了。最后用我小时候写的那句套话来说:我在纳皮尔度过了非常难忘的一天!
1.《napier 在新西兰纳皮尔的一天》援引自互联网,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,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。
2.《napier 在新西兰纳皮尔的一天》仅供读者参考,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,对其原创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3.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,https://www.lu-xu.com/keji/704645.html